全民健身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追求,是实现群众主动健康的核心力量,是构筑“*地两县”发展格局、打造新时代“山海黎乡大花园”的重要内涵。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海南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行动部署,全方位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,根据国务院《全民健身计划(****-****年)》和《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****-****年)》等文件精神,结合昌江实际,制定本实施计划。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的**大和**届历次全会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,以全民健身旅游化、品牌化为引领,以创建海南省体育旅游示范县为抓手,构建具有昌江特色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为构筑“*地两县”发展格局、打造新时代“山海黎乡大花园”提供有力支撑。
到****年,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、融合化、特色化发展,打造*批具昌江辨识度的全民健身旅游化成果,成功创建海南省体育旅游示范县,全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优、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更广、城乡居民主动健康素养更强,体育成为“山海黎乡▪纯美昌江”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实现县、镇乡、行政村(社区)*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,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更加便利,球类、水上、山地运动以及民族传统等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,中小学生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优良率高于**%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**%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.6平方米,每*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名,城乡居民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不少于**.5%,市民体质达标率逐年上升,带动体育旅游稳步增长。
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。建好昌江县全民健身中心,升级为拥有小型体育馆、小型体育场(带看台)、游泳设施、小型体育公园的县级公共体育场馆。落实社区配套健身设施要求,做到县城城镇化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健身设施,加强老旧小区体育设施建设。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资金投入,扩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,逐步向规模较大、人口较多、旅游条件较为完善的自然村延伸。推动文化公园、木棉公园、矿山公园等重要空间增加市民休闲设施,增设青少年体育活动功能区,增加老年人专用健身器材数量,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体育活动空间。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。在特色旅游街区、商圈、椰级乡村旅游点等景观地标处,配建游憩性体育场地设施,持续完善昌化江及支流沿岸慢行设施。到****年,新建体育公园、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、社区多功能运动场、农村体育健身工程、社会足球场、*姓健身房等1**个以上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县生态环境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创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管模式,支持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运营。提升昌江县体育馆、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,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,加大场馆向青少年、老年人、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。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“点亮工程”,落实全民健身设施科学配置、日常巡查、更新维护、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标准。推动学校、机关单位体育场地能开尽开,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完成体育总会改选,加强体育总会经费保障,提升对单项协会的指导管理协调能力,积极承接体育部门事务性、执行性、操作性的工作。力争县级体育社会组织达**个。加大力度培育针对儿童、妇女、青少年、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体育社会组织。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(社区),培育*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,推动村村成立健身队或球队,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登记,转化为固定健身组织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强化党建统领,推进体育总会和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,完善“政府管、总会办、协会干”的工作架构。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,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农村、社区、企业、学校、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。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,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。策划举办昌江县体育社团节,促进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,增强体育社团创新活力。推行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。建立体育社会组织考核激励机制,运动项目协会要切实加强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,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。对队*稳定、组织活跃、专业素养高的“*大球”、民族传统体育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、教练、培训、等级评定等支持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民政局、县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创优计划,引导教练员、体育教师、健身达人等专业人才广泛参与,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*专业化、年轻化。依托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、管理、服务工作。通过多种方式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。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,积极承办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环岛健康公益行活动,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***名。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领域,成为全民健身指导和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的主力军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民政局、县教育局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加强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设,常态化开展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,推动体质测试纳入健康体检,定期公布体质监测结果。推行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》,定期开展达标测验活动。积极争取体育明星与在海南冬训的国家队、省队运动员进校园、进社区,开展健身指导服务。制定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全覆盖计划,加强对健身*基础人群的科学指导,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素养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教育局、县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县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每年举办昌江县全民健身运动会、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赛事活动,承办好海南省全民健身系列公开赛、亲水运动季等,积极组队参加全省全民健身联赛。倡导工间健身操,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,组织好全县职工篮球比赛。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赛事服务下沉,以社区、小区、家庭为基本单元,促进全民健身生活化。结合“芒果飘香昌江情”、“玩海体验棋子湾”等各类主题旅游活动,配套开展沙滩运动会、自行车文化节、*人徒步、以棋会友等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旅游活动,引导和吸引游客市民共同参与。办好冬登霸王岭、元宵“健身游园”、“*月*”竹竿舞比赛等假日体育赛事活动,扩大“迎春杯”系列体育赛事规模,鼓励村村办赛。大力支持“*协会*品牌”“*镇*品”“*村社*品”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创建,推动群众体育赛事精品化、品牌化、示范化发展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民族事务局、县公安局、县教育局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加强体育赛事与昌江县发展战略相融合,引进*批高质量文体娱乐项目,重点培育自行车、山地马拉松、围棋及沙滩排球等高端赛事,将昌江打造成为体育赛事活跃的旅游胜地。以昌江荣获“全国围棋之乡”为契机,每年举办昌江棋子湾中国围棋冠军邀请赛,努力促成高级别国际象棋、围棋赛事永久落户昌江,打造昌江“*城*赛”。策划凸显霸王岭特色、体现黎族民俗文化的户外运动会和户外运动节,推动昌江霸王岭国际山地超级马拉松提档升级。继续办好环岛赛昌江站、美丽乡村绿色骑行、棋子湾水上运动大赛、山海黎乡大花园毅行大会、芒果杯*人制足球赛、芒果杯***篮球赛等品牌体育赛事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民族事务局、县教育局、县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用足用好自贸港产业鼓励政策,抢抓高端化建设“*圈”环岛服务设施契机,谋求发展游艇服务业,推动西海岸游艇码头、海南西部沙滩运动中心建设,推动设立西部免税体育用品店。支持成立或引进专业体育俱乐部、体娱活动等,大力开展海上运动、沙滩运动项目,率先打响海南岛西海岸滨海运动品牌。发挥我县全域全季旅游、多元文化、研学康养等特色产业的优势,推进体育、旅游、教育、文化、康养、农业融合发展,积极吸引商旅文体品牌运营商或项目落户昌江。依托昌江县体育馆、全民健身中心等,积极发展体育教培、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业。支持昌江大型企业、国有企业投资体育产业,发挥示范带头作用,扶持*批具有本土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中小型体育企业。充分发挥昌江气候、温泉、医疗等资源优势,加快培育体育健身、运动康复、黎药理疗、温泉疗养、食疗保健等体育康养产业,打造运动康复特色基地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县财政局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县科技局、县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大力推进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,争创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县。成立昌江县体育旅游协会,加强体育旅游普法教育。加强与体育旅游领域高校、领军企业开展校地合作和科研活动。依托“*片*线*带*路*中心”优质资源与发展趋势,建立体育旅游项目资源库,吸引国际国内体育旅游知名企业、标杆项目落地。积极吸引知名医疗、康养、体育、文化等产业入驻棋子湾,打造西部滨海康养度假中心,支持棋子湾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。依托霸王岭山地、森林环境,建设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,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,引进户外探险基地、训练基地,大力推广登山探险、山地骑行、森林康养运动、户外拓展等山地运动体验游,打响“行走霸王岭•邂逅长臂猿”登山游品牌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县农业农村局、县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坚持健康第*的教育理念,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,完善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学校体育教学模式,认真落实学校体育评价制度。通过“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”的方式,指导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。严格落实早操、体育大课间和课后体育活动制度,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。全面实施“*校*特色,*校*品牌”建设,积极推动户外运动进课堂,开展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远足等特色化户外课程,竹竿舞、武术等传统民族体育活动。全面普及中小学校游泳教育,确保所有中小学生都学会安全游泳。广泛开展校园体育竞赛活动,推动学校选拔并组建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学校代表队,积极参加青少年体育竞赛。扩大昌江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规模,以*大球等项目为重点,建立校内竞赛、校际联赛、选拔性竞赛为*体的中小学竞赛体系。成立“特色体育进校园”专项扶持资金,支持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,鼓励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教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)
推动健康关口前移,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,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。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,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。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健身康复门诊、康复健康小屋,打通运动促进健康“最后*公里”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、社区医生等交叉培训,壮大体卫融合人才队*。加快推进昌江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园建设,引进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,吸引各类中西医人才,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疗服务。(责任单位:县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教育局、县医疗保障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)
加大终身体育参与和运动促进健康理念的宣传推广力度,广泛开展体质健康与健身知识普及,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宣传。将营造崇尚体育健身氛围纳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加大全民健身公益广告投放。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,讲好昌江全民健身故事,树立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形象。成立昌江县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*,积极培育本土赛事志愿者、裁判技术员、应急救援等队*,打响昌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。鼓励中小学校、体育社会组织、社区等举办家庭运动会,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体育活动,形成热爱运动的健康家风。(责任单位: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、县委宣传部、县外事办公室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)
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,组建昌江县全民健身联席会议,建立部门联动、责任清晰、分工明确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并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。
保障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投入。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,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、运营、公益健身服务、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
依法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。落实体育场馆、健身设施的安全监管责任。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、应急保障制度建设,落实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制度。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。坚持防控为先,坚持动态调整,统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。
建立政府监管、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,明确事权划分以及工作责任。积极主动接受人大、政协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监督。每年对实施情况开展年度评估,****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,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,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。
联系客服
APP
公众号
返回顶部